什么是涨渡湖黄颡鱼?正宗湖北武汉特产:涨渡湖黄颡鱼
内容摘要:想知道涨渡湖黄颡鱼是什么吗?本文是一篇详细介绍关于湖北武汉特产——涨渡湖黄颡鱼的专题文章,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查阅并收集与涨渡湖黄颡鱼的相关资料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全文阅读时长大约需要8分钟左右,主要包括涨渡湖黄颡鱼的基本介绍、涨渡湖黄颡鱼的产品特点有哪些?等。
涨渡湖黄颡鱼的基本介绍
涨渡湖黄颡鱼, 中国著名特产,在湖北久负盛名。2009年01月21日《长江商报》报道,涨渡湖黄颡鱼已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新洲黄颡鱼种质资源丰富,2002年新洲建成湖北省(省级)涨渡湖黄颡鱼良种场。2009年2月,新洲区"涨渡湖黄颡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涨渡湖是武汉市新洲区的一个淡水湖泊,被誉为新洲农业品牌"四个楚天第一"之一的黄颡鱼,就出产在这里。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属鲇形目(Sli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二)养殖环境条件。
涨渡湖自然湖泊水域。保持江湖相通,流动水体,水质清新,空气清洁,无污染,透明度30cm至80cm,pH值7.5至8.5,溶氧5 mg/L至7mg/L,底质为灰潮土沙性壤和红粘土黄棕壤。
(三)鱼苗繁殖。
1. 自然繁殖:涨渡湖自然湖泊灌江纳苗获取苗种,经湖泊肥育,达到性成熟,在湖泊水域中自然产卵繁殖。
2. 人工繁殖:人工繁殖F1代黄颡鱼。选择从涨渡湖自然湖泊中捕捞的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的2龄以上黄颡鱼作亲鱼,雌鱼100g/尾以上,雄鱼150g/尾以上。催产季节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繁殖适宜水温23℃至28℃,产卵采取自然受精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鱼卵孵化密度0.8×10000粒/m3至1×10000粒/m3。
(四)苗种培育。
1. 鱼苗培育:放苗密度0.5×10000尾/m3至0.8×10000尾/m3。投喂浮游动物、丰年虫等饲料,投喂量占体重的5%至10%。
2. 鱼种培育:放种密度3×10000尾/667m2(亩)至5×100000尾/667 m2(亩)鱼苗下池前培肥池水,鱼苗下池后投喂水蚯蚓、小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1至2周。
(五)养殖技术。
1. 成鱼养殖:湖泊人工放流增殖,放养黄颡鱼规格3cm以上、密度≤20尾/667m2(亩)。以天然饵料为食,不投喂人工饲料。
2. 日常管理:重点加强水位、水质管理,保持湖泊正常的养殖水位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
3.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六)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活鱼体背部墨绿色,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商品鱼规格:雌鱼≥50g/尾,雄鱼≥100g/尾。
2. 理化指标:蛋白质≥16.9%,脂肪≥0.9%,二十碳五烯酸(EPA)≥13.9 mg/kg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50.1 mg/kg。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地理标志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涨渡湖黄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现批准自即日起对涨渡湖黄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涨渡湖黄颡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涨渡湖黄颡鱼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央丝。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刺活动时能发声,脂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丰富,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
黄颡鱼类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始止。
以上就是关于涨渡湖黄颡鱼的全部介绍,希望阅读后能让您对湖北武汉特产:涨渡湖黄颡鱼又多一点全新认识,如果您对涨渡湖黄颡鱼的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加“中华特产网”微信进行交流,想了解更多湖北武汉特色产品可点击进入湖北武汉特产大全继续浏览。
最后更新时间:
编辑: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