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江特产

阳江裹粽

阳江裹粽是中国广东阳江地区的特产,在广东当地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之一,由于广东阳江的地理环境条件和饮食文化的不同,以及地方风土人情的差异,使得阳江裹粽在广东特产中独具一格,享誉盛名,深受阳江裹粽爱好者们的喜爱。

产地:广东阳江

类别:糕点,粽子,小吃

已有 ... 人喜欢

什么是阳江裹粽?正宗广东阳江特产:阳江裹粽

内容摘要:想知道阳江裹粽是什么吗?本文是一篇详细介绍关于广东阳江特产——阳江裹粽的专题文章,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查阅并收集与阳江裹粽的相关资料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全文阅读时长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主要包括阳江裹粽的基本介绍、阳江裹粽的产品特点有哪些?阳江裹粽的品尝吃法等。

阳江裹粽的基本介绍

粽子,阳江俗语叫“裹粽”,古称“角黍”,阳江裹粽有“灰、白”之分。同为糯米所制,“灰裹粽”用灰碱水浸泡糯米,不加调味,仅以苏木插于其心;“白裹粽”有荤素馅料,调味。据说是为了祭屈原而发明,但只是传说而已。最早的粽子叫“筒粽”,产生在东汉末年,用含碱的草木灰水浸黍米,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这其实就是我们阳江的灰裹粽(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奇怪的是,我们阳江大八盛产益智,却没有听说有“益智粽”。

阳江的粽子,除了糯米和猪肉作馅,还加了绿豆和鸡蛋黄,一个(阳江人称为一条)裹粽,等于一碗充满荚叶芳香的糯米饭。现在,阳江粽子已由传统的应节食品发展成为日常食品,一年四季,路摊茶肆,都有出售,尽管价钱都在2元左右,规模不大,但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雏形,近年来不但种类越来越多,还有酒家推出以鲍鱼作馅的贵价粽子,包装也越来越精致讲究,大有发展的前途。

“灰裹粽”最传统的做法是用稻秆烧灰来浸泡枧水,中间擦上一根火柴棍般大小的苏木。虽然烧制枧水工序繁杂,但做出的粽子味甘且带股清香的味道,让人越吃越想吃。熟偷煮烂了的糯米膨胀融解开来,呈现半偷明的金黄色或浅棕色,苏木芯把周围的糯米染成绛红,向外逐渐变淡,格外鲜园美观,吃起来软糯爽口,SE香味俱佳。若是不喜欢碱水的味道,还可以蘸蜂蜜吃。

另一种特色的粽子就是“蛤蒌粽”,也还有一个与灰裹粽相对应的叫法“白裹粽”,也即是南方的咸味粽、咸水粽。白裹粽好不好吃,选好馅料很关键,糯米要纯,肉要新鲜,粽叶要有清香味。传统的白粽,讲究外形肥硕,口感浓香,其馅料通常选用肥猪肉、油麻、五香粉,以及“红兰”、“蛤篓”(均为含有特殊香味的植物叶)、鸭蛋黄、绿豆(绿豆去皮口感更滑嫩)等。现在的阳江白裹粽口味比较多,许多人喜欢在传统馅料的基础上“加料”,使白裹粽的口味更加丰富。喜欢海味的,馅料上加上虾米、瑶柱;喜欢猪肉的,馅料上加上腊肠或者香肠;如果觉得肉多比较腻,也可以加上一些开胃消滞的佐食配料。那为什么会称为“蛤蒌粽”?因为在糯米的中间会放上一块用蛤蒌叶包着的五花肉,蛤萎叶的作用是包住五花腩猪肉不让猪油溢出。蛤蒌肉与煮化了的糯米融为一体,其味渗偷到整条裹粽里,一口咬开,异香扑鼻、满口留香,风味独特,肥而不腻,令人食衣大增。

阳江裹粽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绿豆的香甜、粽叶的清香,糯米的黏滑、好吃让人赞不绝口。

阳江裹粽的品尝吃法

裹粽最正确的吃法,先把裹粽打开放进碗里,再把裹粽叶里的米粒添干净,闻一下裹粽叶的香味,然后再往粽子上撒一点白糖,用筷子把粽子分开,把里面煮烂的肥肉均匀地涂抹在绿豆上,接着开吃。

以上就是关于阳江裹粽的全部介绍,希望阅读后能让您对广东阳江特产:阳江裹粽又多一点全新认识,如果您对阳江裹粽的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加“中华特产网”微信进行交流,想了解更多广东阳江特色产品可点击进入广东阳江特产大全继续浏览。

最后更新时间:
编辑: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

免责声明:本文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通过网上查阅阳江裹粽相关资料,并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文字或图片等内容问题,请您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更正。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文章出处! 原文链接:https://www.zhtechan.cn/techan/yangjiangguozong/复制

裹粽相关特产推荐

阳江裹粽

阳江裹粽

广东阳江特产

喜欢阳江裹粽的网友推荐了下列广东阳江特产

中华特产网,助力中国乡村,推广地方特产!中国地大物博、特产丰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环境影响下,饮食文化结构与地方风土人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近而形成了全国各地特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那么中国各个地方省市区县都有哪些代表性特产呢?大多数网友都对自己当地的特产应该说是十分熟悉,但对本地区之外的特产可能未必非常了解,好在中华特产网推出了中国特产大全,专门收录了全国各地区的名优特产,可帮助大家深度感受各地特色产品之美!

友情链接:智闪付 中华特产网 UniNFTs 全球购物网 链观研究院 好牙科 中立品牌榜 万银家

Logo © 中华特产网 ZHTEC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419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