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武冈卤铜鹅?正宗湖南武冈特产:武冈卤铜鹅
内容摘要:想知道武冈卤铜鹅是什么吗?本文是一篇详细介绍关于湖南武冈特产——武冈卤铜鹅的专题文章,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查阅并收集与武冈卤铜鹅的相关资料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全文阅读时长大约需要8分钟左右,主要包括武冈卤铜鹅的基本介绍、武冈卤铜鹅的产品特点有哪些?武冈卤铜鹅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武冈卤铜鹅的制作方法、武冈卤铜鹅的获奖荣誉、武冈卤铜鹅的生产情况等。
武冈卤铜鹅的基本介绍
武冈卤铜鹅是湖南省武冈市特产,武冈铜鹅喂养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就以“世之名鹅”之美誉被列为皇家贡品。武冈卤铜鹅精选上等鹅肉卤制,采用肉桂、丁香、八角、草果等三十余味名贵药材,用卤鼎熬制成卤水,将原料反复浸煮,直至药卤渗透每一道脉络后晾干。经十几道精细工序,卤铜鹅最终制成。传承千年的工序复杂、考究,历代改良,不传外人,因此,外乡人无法从色泽、吃味上进行仿制。天下恐怕独此一地,能做出正宗味道。
武冈位于雪峰山东南麓与南岭山脉北缘,属湘南丘陵区向云贵高原隆起的过渡地带。境内有资水和夫夷水两大水系,大小溪流150条,有天子山、照面山等五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系,有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形地貌多样,有独特小气候的山丘岗地平原齐全。武冈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处湘西南五县(市)中心,形成的铁路,公路全方位立体交通,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139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年均日照时数1520小时,年均无霜期277天,土壤种类多,由山、丘、岗、平齐全,成土母质多样,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紫色砂页岩、花岗岩等土壤类型。适应性广,土质肥沃,优越的土壤环境宜于种植业的生长发展。地理位置优越,水系发达,龙溪江、滔江等资江支流横贯其间,湖面广阔,牧草丰富,无污染源,便于防疫,是武冈铜鹅养殖、孵化鹅苗养殖的有利自然条件。
武冈卤铜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龙田乡、头堂乡、荆竹镇、马坪乡、安乐乡、晏田乡、水浸坪乡、邓家铺镇、双牌乡、稠树塘镇、秦桥乡、文坪镇、大甸乡、司马冲镇、邓元泰镇、龙溪镇、迎春亭街道、辕门口街道等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武冈卤铜鹅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武冈卤铜鹅制作工艺极其讲究,尤其以卤汁的制作极具地方特色,选用武冈云山产大茴、小茴、桂皮等二十几味地道食药两用中草药为原料特制而成,用独特的卤制工艺精制的武冈卤菜,成品色美味香、口感独特、营养丰富且有生津止渴、健脾胃的功效。
武冈卤铜鹅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武冈铜鹅喂养历史悠久,据《武冈县志》记载,早在两宋时期,武冈农家就开始饲养武冈铜鹅,因其叫声如打铜锣又生长在武冈故称武冈铜鹅,武冈铜鹅还被誉为“世之名鹅”。
武冈卤铜鹅的制作方法
武冈铜鹅制作工艺流程:选料→侯宰→电晕→宰杀沥血→烫毛→脱毛→净膛→内脏处理→预冷→分割→清洗→卤制→拌料间→化验检测→修剪→装内袋→真空封袋→高温杀菌→外箱包装。
武冈卤铜鹅的获奖荣誉
2007年元月,武冈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卤菜之都”。
2008年,武冈卤菜制作术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冈卤铜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武冈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湘菜产业县(市)”。
2010年,武冈被评为“湖南湘菜原材料示范供应基地”。
武冈卤铜鹅的生产情况
从明清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武冈市有千家万户养铜鹅的鼎盛局面,但由于受市场冲击,铜鹅养殖曾一度“缩水”。
2000年,武冈市委市政府为了把这一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2007年2月,武冈市成立了特色产业开发办公室,主导武冈铜鹅、卤菜产业发展。
2007,玉屏种鹅场、曹家塘鹅场、百万铜鹅养殖公司等相继建成。中央七套每日农经栏目也深入武冈采访铜鹅养殖。
2010年,武冈市拥有规模卤制品加工企业7家,其中投资过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办理QS认证的22家。个体生产经营户达196家。卤菜总产值达到了5.6亿元,全市卤菜、铜鹅总税收突破120万元。
2013年,武冈市出笼铜鹅1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有10个,存笼种鹅300羽以上的养殖大户2000多个。基本形成了铜鹅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以上就是关于武冈卤铜鹅的全部介绍,希望阅读后能让您对湖南武冈特产:武冈卤铜鹅又多一点全新认识,如果您对武冈卤铜鹅的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加“中华特产网”微信进行交流,想了解更多湖南武冈特色产品可点击进入湖南武冈特产大全继续浏览。
最后更新时间:
编辑: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