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万寿绸?正宗安徽亳州特产:万寿绸
内容摘要:想知道万寿绸是什么吗?本文是一篇详细介绍关于安徽亳州特产——万寿绸的专题文章,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查阅并收集与万寿绸的相关资料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全文阅读时长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主要包括万寿绸的基本介绍、万寿绸的产品特点有哪些?万寿绸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等。
万寿绸的基本介绍
亳州万寿绸又称贻锦绸,亳州著名工艺产品之一。明朝万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帝,因名“万寿绸”。亳州是安徽重要的蚕丝产地,“万寿绸”利用本地生产的生丝纺织而成。质地坚韧,耐用,美观,久不褪色。花色分蓝白、红绿二种,在图案设计上别具一格。
万寿绸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安徽合肥所产,乾隆《江南通志》卷八六:万寿绸“出合肥机房,在万寿寺左右,万寿绸原名贻锦绸,是一种质地结实、经久耐用的丝织品。亳州丝绸在唐宋时期就闻名于世,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一文中评价"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来评价它。
万寿绸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纺织是亳州传统工业,从发掘出土的陶纺轮看,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就有纺织。盛唐时,亳州与宋州(今河南商丘)、定州(今河北定县)、益州(今四川成都)合称为全国四大纺织中心。
亳州尤以丝绸业盛名,唐代诗人白居易赞曰:“亳郡轻纱甲天下”。宋代,亳州的丝绢已能织出蟠龙、对凤、仙鹤、孔雀等图案,所产土贡绢,质地优良,每年定额进贡皇宫70匹,并设有专卖市场。明清年代,城内有纺织作坊20多家,以生产绸缎巾和生丝为主。
名称由来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亳州生产的贻锦绸又跻身于贡品之列,因质地坚实,经久耐用,久不褪色,被誉为“万寿绸”,畅销于北方各地。另外,万寿绸薄如蝉翼,即使通体汗湿,穿在身上也不沾贴肌肤。因此万寿绸为达官贵人所钟爱,据说连雍正皇帝也“爱不卸身”,命每年增加进贡数量。
清宣统三年(1911年),亳州丝绢家族又添新成员,创制出红绿宽条、纵横交织成方块图案的丝绸被面,因其色彩斑谰,五光十色,又称“十样景”。
远销海外
民国24年(1935年)亳州汤太英的蚕丝在全国展览会上荣获特别奖,后因战事频仍,丝绢业十分萧条。1990年市政府决定重新发掘制造濒临失传的万寿绸,经过查访,在沿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大胆采用先进技术,经反复试验,重新恢复生产万寿绸,花色品种也发展到十几种,在北京、上海等地十分畅销。
以上就是关于万寿绸的全部介绍,希望阅读后能让您对安徽亳州特产:万寿绸又多一点全新认识,如果您对万寿绸的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加“中华特产网”微信进行交流,想了解更多安徽亳州特色产品可点击进入安徽亳州特产大全继续浏览。
最后更新时间:
编辑: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