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特产

内江猪

内江猪是中国四川内江地区的特产,荣获农业部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四川当地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之一,由于四川内江的地理环境条件和饮食文化的不同,以及地方风土人情的差异,使得内江猪在四川特产中独具一格,享誉盛名,深受内江猪爱好者们的喜爱。

产地:四川内江

类别:畜牧,牲畜

已有 ... 人喜欢

什么是内江猪?正宗四川内江特产:内江猪

内容摘要:想知道内江猪是什么吗?本文是一篇详细介绍关于四川内江特产——内江猪的专题文章,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查阅并收集与内江猪的相关资料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全文阅读时长大约需要12分钟左右,主要包括内江猪的基本介绍、内江猪的产品特点有哪些?内江猪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等。

内江猪的基本介绍

内江猪产于四川省的内江市和内江县(现东兴区),以内江市东兴镇一带为中心产区,历史上曾称“东乡猪”。内-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流域,境内河渠纵横,浅丘起伏,海拔400-600米,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17.7℃,年降雨量1043毫米,四季长青。盛产水稻、玉米、甘薯、小麦、豌豆等。农副产品、酿造产品,青绿饲料资源丰富,为养猪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内江历来是川中富绕的地区,养猪业自古较发达,公元220-221年秦灭巴蜀国之后,四川进入封建社会、汉初封建统治者对国内人民实行安民利民的措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并发展养猪生产,省内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比较优良的畜禽群体。中国国家农业部于2000年将其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地方品种资源之一,是发展四川省地方特色养猪业的重要品种资源。

内江猪被毛全黑,鬃毛粗长,头较短、额宽、额面有较深皱褶、耳中等大、下垂;体格大,体躯宽深,背腰微凹,腹大下垂,臀部宽稍后倾,四肢粗壮,乳头6-7凹奶较严重,皮厚,成年公猪体侧后躯有皱褶,俗称瓦沟。户区群众习惯将嘴特短、额面皱褶特深、眼窝深陷、躯干四脚短者称为“狮子头”。将嘴稍长、额面皱褶较浅,四肢较细长,躯干较长、皮较薄者称为“二方头”型。将嘴特别长、颈、背、腰长(三节长)鼻面略弯曲、耳大、额较窄、颚下肉较少、背腰均较窄(鲤鱼背)四肢细长,生长较慢者称1975年内江猪选育协作组调查,户区以“二方头”为主,“狮子头”较少,“豪杆嘴”已基本绝迹。

地域范围

东与重庆市的大足县交界。地理座标在北纬29度11分至30度40分,东经104度16分至105度26分之间。保护面积1569平方公里。辖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的33个乡镇。现存栏种猪10403头,年出栏15万头。

内江猪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较于其他猪种,内江猪具有以下优势:

(1)适应性强:对高寒气候环境和极端不良营养条件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耐受力;

(2)配合力好:杂交优势明显;

(3)抗病力强:对很多疾病的敏感性比外种猪低;

(4)母性强:发情明显,基本无繁殖障碍;

(5)肉质鲜美。此外,内江猪还具有遗传稳定、耐粗饲、性情温驯等特点。

肉质特性:内江猪肌肉pH值24h大于6,系水力91.04,肉色评分3.25~3.5,大理石纹评分3.27~3.5,含粗脂肪5.42%、干物质28.12%、粗蛋白22.1%。内江猪肉皮脂厚、富含胶原蛋白,肌肉呈大理石纹状。肉质鲜嫩,弹性好,细腻爽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

内江猪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内江历来是川中富绕的地区,养猪业自古较发达,公元220-221年秦灭巴蜀国之后,四川进入封建社会、汉初封建统治者对国内人民实行安民利民的措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并发展养猪生产,省内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比较优良的畜禽群体。

依据1967年隆昌东汉墓出土的陶猪体型、毛色近似内江猪,表明东汉时期内江地区已普遍养猪。并有内江猪的原始体型,又据《华阳国志》记载,蜀汉时,今资中王褒(即王渊)要求家奴“持捎牧猪”。

明正德《四川通志》中记述四川各地六畜已普遍进入市场交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猪天下一畜之而有不同,生梁雍者足短”。

明朝未年,以江县为中心地带的农民细耕土地栽种粮食,甘蔗等多种农作物需要肥量大,采取2003年“地方猪种保种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养猪“吊架子”的育肥方式,集中在催肥期多用精料,这样育肥期拖长,但积肥量增多。由于养猪户长期选用适应这种饲养方式的猪只喂养,并逐代选种繁殖,便逐渐形成内江猪中的“二方头”型猪种,这种猪逐渐遍及全地区。

四川是古梁洲的一部份,而四川腹心地带猪种一段是足短者。清代未期威远知县李南辉著的《活兽慈舟》及部份县志中有明确记载和较深的阐述,内江猪是区内著名的地方优良猪种。

明清时期,地处偏僻地区的贫苦农民,由于经济困难,粮食单产又低,生产资料缺乏,只能细耕少量地地种植维生,但为了积肥仍需养猪。由于资金短缺,精饲料不足便选择嘴特长,吃青粗料多,生长缓慢的大型晚熟猪只饲养,并逐代繁演,便形成了内江猪中的单背脊“三节长”的豪杆嘴型猪种,解放后农民经济条件逐好转,粮食逐年增多养猪户对这种生长缓慢的晚熟猪种就不感兴趣了,因此“豪杆嘴”类型的猪种了就淘汰了。

明末清初,内江地区的制糖业比较发达,为了充分利用糖的副产物——糖泡子(用糖泡子加玉米粉喂猪的效果很好),制糖坊纷纷养猪。当时制糖坊普遍选择生长快、成熟早、肯睡、带膘长、体身短的猪种饲养,这种猪能在榨糖期内迅速育肥出槽,获利较多。与此同时,糖坊周围的农户也都选用这种体型的种猪作种,经过逐代选种繁殖,逐渐形成了内江猪中的“狮子头”型。这个类型的猪种多集中在内江的东兴镇一带,故有“东乡猪”之称。当时,以内江县为中心地带的农民栽种粮食、甘蔗等多种农作物,需肥量大,于是采取“吊架子”育肥方式,即:集中在催肥期多用精料,这样育肥期拖长,但积肥量增多。由于养猪户长期选用适应这种饲养方式的猪只喂养,并逐代选种繁殖,便逐渐形成了内江猪中的“二方头”型猪种,这种猪后来逐渐遍及全地区。

据上述史料证明,内江猪系本地区原有的古老地方品种,明代以前,内江猪的体型特征早已形成,其饲养历史在汉代以前,距今已有1800多以上。

1938年,四川农业改进院与中央大学农学院合作,在内江城郊圣水寺设立内江种猪场,主持内江猪的改良推广。

1939年,成立6县家畜保育促进会,开展种猪鉴定、繁殖推广,大量推广经鉴定的内江猪良种种猪。

1956年,扩建内江专区种猪场,专门繁育内江猪,提供种源。

1973年,组建内江猪育种协作组,并相继建立县区种猪场。

据上述史料证明,内江猪系本地区原有的古老地方品种,明代以前,内江猪的体型特征早已形成,其饲养历史在汉代以前,距今已有1800多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内江猪的全部介绍,希望阅读后能让您对四川内江特产:内江猪又多一点全新认识,如果您对内江猪的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加“中华特产网”微信进行交流,想了解更多四川内江特色产品可点击进入四川内江特产大全继续浏览。

最后更新时间:
编辑: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

免责声明:本文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通过网上查阅内江猪相关资料,并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文字或图片等内容问题,请您联系本站,我们将及时更正。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文章出处! 原文链接:https://www.zhtechan.cn/techan/neijiangzhu/复制

猪相关特产推荐

保山猪

保山猪

云南保山特产
内江猪

内江猪

四川内江特产
陆川猪

陆川猪

广西陆川特产
宁乡猪

宁乡猪

湖南宁乡特产
嘉祥大蒲莲猪

嘉祥大蒲莲猪

山东嘉祥特产

喜欢内江猪的网友推荐了下列四川内江特产

中华特产网,助力中国乡村,推广地方特产!中国地大物博、特产丰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环境影响下,饮食文化结构与地方风土人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近而形成了全国各地特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那么中国各个地方省市区县都有哪些代表性特产呢?大多数网友都对自己当地的特产应该说是十分熟悉,但对本地区之外的特产可能未必非常了解,好在中华特产网推出了中国特产大全,专门收录了全国各地区的名优特产,可帮助大家深度感受各地特色产品之美!

友情链接:智闪付 中华特产网 UniNFTs 全球购物网 链观研究院 好牙科 中立品牌榜 万银家

Logo © 中华特产网 ZHTEC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419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