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醴陵星子灯?正宗湖南醴陵特产:醴陵星子灯
内容摘要:想知道醴陵星子灯是什么吗?本文是一篇详细介绍关于湖南醴陵特产——醴陵星子灯的专题文章,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查阅并收集与醴陵星子灯的相关资料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全文阅读时长大约需要13分钟左右,主要包括醴陵星子灯的基本介绍、醴陵星子灯的产品特点有哪些?醴陵星子灯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等。
醴陵星子灯的基本介绍
星子灯是流传于湖南省醴陵市境内的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艺术形式。因其用硝、硫磺等物制作而成,点燃后,火星四溅,明亮闪烁,有如天上的繁星,故名之为“星子灯”。倘若人们将“星子灯”摇动起来,则如一条火龙,故又称之为“火龙舞”。
星子灯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种龙舞,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火龙舞之一。“星子灯”开创和流行于醴陵市花炮生产主产区——醴陵东乡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优秀的民间舞蹈曾经一度濒临灭绝。2007年,经过醴陵市政府的挖掘和整理,被列为株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组队参加了湖南省第四届文化艺术节表演,广受欢迎。2009年,“星子灯”已初定为省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星子灯”的起源是古时人们将硝磺和树皮混杂在一起,放在房屋内的厨房、厕所、猪栏等角落,用火点燃进行消毒祛瘟。有智者受炮竹引子的启发,将硝磺、树皮和炭等制成“捻子”(注:醴陵话叫“枚子”),夹在木制的手把上,且三五一组将手把上的“捻子”点燃,在房屋前后来回跑动,随意变化队形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手把上的“捻子”点燃后绽放出点点星花,舞动时星花缕缕似火龙在空中飞舞,蔚为壮观。在历史的岁月中,醴陵市民间艺人不断地对“星子灯”的道具和队形进行休整和规范,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今天民间舞蹈“星子灯”的完整结构,极具醴陵文化特色。
“星子灯”舞蹈在醴陵田心村至今仍然存在,每逢中秋佳节,舞龙者走家串户,舞动星子灯,驱除邪疫,祈祷吉祥,给人们带来了中秋佳节欢愉的心情,同时也在诉说着悠悠历史的传统文化信息。“星子灯”表演时间是每逢中秋前后一周,时间为半个月。
醴陵星子灯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1、独特性
龙舞在中国各显神威,各分支舞蹈形式多样,而“星子灯”舞在龙舞中它是中国唯一的一种舞蹈形式。
2、可观性
“星子灯”在舞蹈过程中,星光灿烂,气势浩大,气氛热烈,十分可观。
3、艺术性
①集舞蹈与音乐于一体;
②舞蹈动作队形丰富;
③各种舞蹈造型美观;
④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艺术特色。
4、程式化
经六百多年的不断完善,已形成了一整套程式,内容丰富。
5、民众性
参与演员广泛,每逢中秋在醴陵东乡家家户户都可参与。
醴陵星子灯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关于星子灯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元末末年,至正皇帝残暴寡恩、官吏贪婪盘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陈友凉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主要盘驻在江西、湖南一带。
后来开创明朝数百年基业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背上背着的是他的母亲。朱元璋母子从长沙一路逃难过来,早已疲惫不堪。他们来到萍醴交接的王坊,大路两旁的人家早已经逃光,连讨一口水喝也做不到。也是灵光一现,朱母说看见半空中有一点灯光,估计是一座寺庙,要朱元璋背她进寺歇息。朱元璋背着母亲顺着山道爬上大屏上顶,果然一座好庙宇。这太屏山山高风大,一夜露宿,朱母竟然病倒了。朱元璋只好在寺中借一间房子住下来,一边找些草药调理,一边帮着寺庙作些粗活。一连耽搁了十天,正好等到了开创明朝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刘伯温出场。
当年,刘伯温被元朝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但是他的建议不但得不到朝廷的采纳,而且多次受到上司的压制。眼见元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刘伯温算出天子在潭洲的星相,于是愤然辞去职务,从江西往湖南而来,一路寻找值得辅佐的真龙天子。
刘伯温来到萍醴交界,看到大屏上紫气笼罩,信步上山,看到山墙上朱元璋题的四句诗,心中一惊。正要推门进寺,却传出阵阵哭声来。一问,朱母因为病重不治而亡,朱元璋一边为丧母悲伤,一边为无钱埋葬而犯愁。再说朱元璋君臣二人走下太屏山,首先投奔抗元义军郭子兴。当时正值天气炎热,枉死的尸体来不及掩埋,各种动物尸体更是随处可见,加上林木茂密,整个田垄中弥漫这一种怪怪的味道。军师刘伯温建议赶紧采取措施,否则瘟疫流行,部队将很快失去战斗力。于是,朱元璋带着刘伯温进山查访,很快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鞭炮作坊附近,一只老鼠的尸体也没有,而且有一种悠悠的清香。原来,以白兔潭、富里为中心的地区是鞭炮的主产区,鞭炮祖师李畋就出生在富里镇的麻石村,从唐朝初年以来,这里一直是全国最大的鞭炮产区,而制作鞭炮的原料之一硫磺正好有消毒的功能。朱元璋于是从鞭炮生产作坊找来硫磺,搀上少量的黑火药,搓成长条,点燃后火星四射,浓烟滚滚,房前屋后熏一遍,果然就达到预防瘟疫的作用。后来,又不断改进做法,将火药条绑到竹木小棍上,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近的居民也纷纷仿效,制作这种“火药媒子”。由于这种“火药媒子”只会燃烧释放出烟雾和火星,不会爆炸,和以前的鞭炮不同,被群众称为“烟花”,相传这就是现代“烟花”的起源。
发明和使用“烟花”驱散瘟疫成为朱元璋的第一件功劳,很快得到郭子兴的信赖,成为一支小部队的首领。朱元璋带领部队往江西方向进发,走到醴陵富里荷田的一处观音庙,再往前就是属于江西省的上栗县了。先头部队发现上栗驻有陈友谅的军队,朱元璋担心被兼并,赶紧掉头部队返回湖南,就驻扎在白兔潭、富里一带。朱元璋回师的那座观音庙至今被称为“廻龙庵”。
朱元璋岂是甘居人下之人,于是和刘伯温商量加紧操练队伍。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讲究布阵,每个阵势需要经过不断的演练才能熟练。这种演练在白天还好说,指挥的将军站在将台之上,摇动各色旗帜就能调动自如。但是,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却行不通了。一天晚上,坐在帐篷中的朱元璋看着帐篷上手持“烟火媒子”消毒的士兵的身影,灵机一动,要求每个士兵手持一根“火药媒子”演练阵形,这样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他也能清楚的看到阵形的演变过程。其一部队操练的场所就在荷田叶家坳上的曹家古寨,山巅之上,石砌的寨门和城墙至今尚在。朱元璋就这样日夜训练自己的部队,直到一步步当上明朝的开国皇帝。
后来,聪慧的醴陵民根据手持“火药媒子”在黑夜演练阵法的情形,发明了一种群众娱乐活动“星子灯”。“星子灯”一般在中秋节前后的夜晚进行,中秋之夜达到高潮。整个队伍由八人组成,为首一人舞动一颗龙珠,另外七人各举一支夹着多支火药媒子的木耙。队员在龙珠的引导下,边舞边晃动手中的火药媒子,迸射出橘黄亮丽的火花能够清楚的呈现出十多个阵形团案,其中还包括“天下太平”是个文字图案。“星子灯”诞生或,一直在以醴陵白兔潭、南桥、富里为中心的萍浏醴地区流传。据年近七十的李家仁老人回忆,最后一次参加“星子灯”活动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们的“星子灯”队伍能够摆出“民众抗日”的四个文字造型。
以上就是关于醴陵星子灯的全部介绍,希望阅读后能让您对湖南醴陵特产:醴陵星子灯又多一点全新认识,如果您对醴陵星子灯的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加“中华特产网”微信进行交流,想了解更多湖南醴陵特色产品可点击进入湖南醴陵特产大全继续浏览。
最后更新时间:
编辑: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