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京江脐?正宗江苏镇江特产:京江脐
内容摘要:想知道京江脐是什么吗?本文是一篇详细介绍关于江苏镇江特产——京江脐的专题文章,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查阅并收集与京江脐的相关资料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全文阅读时长大约需要4分钟左右,主要包括京江脐的基本介绍、京江脐的产品特点有哪些?京江脐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京江脐的制作方法等。
京江脐的基本介绍
京江脐又叫“金刚脐”,因其外形像泥塑金刚之肚脐而得名。
京江脐驰名的诀窍全在手艺和火工上,制作京江脐的时候,将加油的面粉揉成小团,呈馒头样,用刀轻轻切成六角形,然后贴进炉壁或推进烘炉,一会儿就飘出香味,铲下就可以吃了。
京江脐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才出炉的京江脐像立体雪花状,六只角楞角分明,吃起来松软香脆,还可掰开,用开水和肉汤泡着吃,老年人吃面时,常和面汤泡食,别具风味。还有一种喷洒红糖水,熟了呈红色的糖脐,那种因为易于消化,是妇女生养后的滋补食品。
京江脐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京江脐是江苏镇江地区汉族传统茶食糕点中的名点,镇江地域方言里,“江”要念成“刚”,“脐”通“饣齐”字。“饣齐”这个字《辞海》和许多字典里是都查不到的。
只有清代张玉书主编的《康熙字典·食部》记载:“饣齐,同饣齐。”《康熙字典》为何收有“饣齐”字?精通镇江典故的老人讲过这个故事:因为主编张玉书是我们镇江人,旧居在南门大街的张家巷,他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是“一品当朝”,仍然眷恋乡土,他把家乡方言添注拼音,载于《康熙字典》,一直传至今天。
京江脐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清初原为八角形状,因为当时满洲统治者忌讳(八旗兵被吃掉),只好改成现在的六角形。
京江脐的制作方法
京江脐的制作包括发酵、拌碱、成型、烘烤等环节。
发酵时,温度要掌握得当,过热破坏了面筋质,发酵力过大,使成品失去绵软性,过凉则发酵时间长,发酵力不足,成品欠饱满。拌碱,碱液投放量须视面团发酵程度和气温而定。
成型讲究功力,面团放在操作台上,用左手摘一小块,以右手协助搓成75克的圆形面团。然后以圆心为交点各相距120°切三刀,使球状面团分成六角,每角相隔60°,再用左手指轻顶圆心处,使其凸起。刀切深度要适当。一般以切开面团高度2/3为宜。
以上就是关于京江脐的全部介绍,希望阅读后能让您对江苏镇江特产:京江脐又多一点全新认识,如果您对京江脐的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加“中华特产网”微信进行交流,想了解更多江苏镇江特色产品可点击进入江苏镇江特产大全继续浏览。
最后更新时间:
编辑: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