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柴达木双峰骆驼?正宗青海海南州特产:柴达木双峰骆驼
内容摘要:想知道柴达木双峰骆驼是什么吗?本文是一篇详细介绍关于青海海南州特产——柴达木双峰骆驼的专题文章,由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查阅并收集与柴达木双峰骆驼的相关资料重新整理编辑而成,全文阅读时长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主要包括柴达木双峰骆驼的基本介绍、柴达木双峰骆驼有什么营养价值?柴达木双峰骆驼的产品特点有哪些?柴达木双峰骆驼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柴达木双峰骆驼的获奖荣誉等。
柴达木双峰骆驼的基本介绍
柴达木双峰驼青海双峰驼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的乌兰、都兰、格尔木三县(市),茫崖镇、香日德驼场及海西州属莫河畜牧场。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兴海县也有少量分布。1980年统计,全省有骆驼2.7万余峰,其中柴达木地区2.5万峰,占全省骆驼总数的90%以上,故以柴达木驼为青海骆驼的代表产区,通称“柴达木驼”。
柴达木双峰骆驼采用传统的自然放养方式,草质优良,无任何有毒物质,饲养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相关规定;饮用水符合NY5027无公害牲畜饮用水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HJ568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役用性能:柴达木驼体大力强,乘、驮、挽均好。单驼长途骑乘每日可行走50—70千米以上,多驼串连骑乘可日行4O千米以上;驮重一般为150~250千克,行速每小时4千米,日行25千米,高的可达50千米,连续16—26天不乏;挽曳,双套双轮双辫犁工作8—10小时,可耕地0.33—O.46公顷,高的可达0.67公顷;公路道班上常用驼拉四轮车带用刮板刮土砂路面,行速缓而平衡,刮后路面平整,深受养路工人欢迎。
柴达木盆地属干旱寒冷、气温低、日温差大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但日照时间长,年日照3000小时以上,有利牧草的生长。全境以荒漠、半荒漠草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牧草垂直分布,依次为高山蒿草、灌木、半灌木禾本科沙草等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多呈丛生态,具有旱生超旱生根深耐盐碱抗风沙等特点。西部地区绝大部分为荒漠地带,其中戈壁面积580万公顷,占草原面积的59.76%;固定和半固定沙漠还有106.67万公顷,占l1%。这些地带植被覆盖率低,平均不到20%,大面积的沙生植物是发展骆驼和山羊的天然草场资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地理标位于北纬35°00ˊ00"-39°20ˊ00",东经90°16ˊ00"-99°16ˊ00"之间,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是青甘新疆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是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现辖德令哈市、格尔木市、茫崖市、都兰县、天峻县、乌兰县、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共有35个乡镇、305个行政村。全州共有柴达木双峰骆驼3.5万峰,年出栏0.7万峰,产肉1050吨,产绒87.5吨。主要分布在德令哈市、格尔木市、茫崖市、乌兰县、都兰县和大柴旦行委。
柴达木双峰骆驼有什么营养价值?
柴达木双峰骆驼肉所含蛋白质总量≥17.0%、脂肪≤4.3%、钾≥350mg/100g、镁≥20 mg/100g,氨基酸种类齐全,蛋白质品质优良、肌间脂肪含量适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属于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具有理想的外观要求及优良的贮存稳定性,是生产优质驼肉的理想原料。 柴达木双峰骆驼肉的营养组成指标 项目 范围值 检测值 蛋白质(%) 17.0 18.5 脂 肪(%) 4.3 3.9 钾(mg/100g) 350 404.5 镁(mg/100g) 20 22.6 氨基酸总量(%) 15.0 17.35
柴达木双峰骆驼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柴达木双峰骆驼为当地野生驼驯化而来,主要外貌特征身躯高而短,前驱发育较后驱优,头短小,似羊头,嘴尖细,唇裂如兔唇,眼眶骨隆起,眼球外突,额宽广而凹,耳小直立,贴敷于脑后,颈础较低,项脊高而隆起,颈长呈“乙”字形大弯,胸显宽而深,肋圆拱良好,背部附生双峰,前峰高而窄,后峰低而广尻短斜,尾短细,前肢大多直立,后肢普显刀状肢势,蹄为富弹性的角质物构成,前蹄大厚似圆形,后蹄小薄似卵圆形,每蹄分两叶似牛蹄,每叶前蹄有角质化的趾,是一种多用途牲畜,即产绒毛也产肉,更能役用,有“沙漠之舟”之称;屠宰后肌肉有光泽、色泽红润,脂肪乳白色;肌肉结构紧密、大理石纹清晰、肌纤维韧性较强。 柴达木双峰骆驼母驼平均个体产绒量3500—4500g,成年公驼产绒量5000—6000g;周岁公驼平均产绒量1550-2800g,周岁母驼平均产绒量1550-2750g; 自然长度:公驼为11cm、成年母驼8.9cm、周岁6.33cm,细度:周岁母驼13.64um、成年母驼17.90um、公驼18.4um;所产绒色泽浅褐、手感厚实、绒面丰满质地柔软、富有弹性等特点。
柴达木双峰骆驼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0年)辽西、蒙东鲜卑族吐谷浑率所部从阴山、越陇西,到达青海黄河河曲的赤水(今青海省共和县)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的白兰山(今青海省都兰县西南一带)与氏羌杂居。吐谷浑习尚养驼,来自盛产骆驼的内蒙古等地,骆驼随之迁徙是必然的事。后来吐谷浑据有整个青海,地兼部善、且末。《隋书》卷八十三《吐谷浑》载:“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有热风,伤毙行旅。风之将至,老驼预知之,则引项而鸣,聚立,以口鼻埋沙中,人则知之,以毡拥蔽口鼻而避其患。”说明吐谷浑人这时不仅对骆驼的习性和生产性能已经掌握,而且牧驼的数量甚多。如公元460年,北魏攻吐谷浑,吐谷浑首领退入深山,掠去驼马12万多头。唐时,吐谷浑有驼、骡600余头的商队,到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以大批牛马换回杂彩丝绢。当时青海养驼业之盛况,可以想见。吐谷浑与氏羌人杂居,从事游牧,由氏羌繁育起来的土著骆驼,到吐谷浑时期,处在“牲畜不计其数”和“杂畜遍野”的环境中,受到民族变迁及混群混牧的影响,土著驼当然会加入吐谷浑从蒙古带来的蒙古驼的血液。
元代,公元13世纪后,蒙古大军多次进入青海,最后统治整个青海,蒙古军和蒙古骆驼等牲畜大批涌入青海牧地,元政府设有专人管理牧政,青海被划人全国十四个群牧所之一。这期间,青海的游牧部落,安定生息,人畜两旺,养驼业当有所发展。
到明代,公元17世纪初,游牧在新疆—带有蒙古四卫特部中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率兵从新疆来到青海(今海西地区归和硕特部管辖),大群蒙驼牧于柴达木、青海湖周围及河曲一带。
到了清朝,青海蒙古族被划为五部二十九旗,海西地区有蒙古旗八旗,主要聚居在柴达木盆地乌兰县的茶卡、铜普、赛什克、郭里木、宗务隆、怀头他拉和都兰县的香加、巴隆、宗加、诺木洪及格尔木一带,而这些地区自古及今就是骆驼集中产区,清政府在此设有卫所,掌管驼只、稽核、刍牧之事。由此可见,自13世纪蒙元进入青海到清王朝的七八百年中,柴达木地区的骆驼主要是由蒙古族饲养。骆驼在蒙古牧民的长期繁育下,形成了一个属于蒙古驼系统的柴达木骆驼。
此外,青海在魏晋南北朝和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青海道就曾经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孔道之一。青海湖柴达木是至新疆诺羌的羌中道主干线,骆驼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中西骆驼往来频繁,而主干线上的柴达木盆地,正是青海骆驼的主要产区。不难断定:青海骆驼不可避免地会混入来自阿拉伯、中亚和新疆等地的单峰和双峰骆驼的血液。
柴达木双峰骆驼的获奖荣誉
柴达木双峰骆驼作为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产品,是海西州潜在的优势产业,2020年由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以上就是关于柴达木双峰骆驼的全部介绍,希望阅读后能让您对青海海南州特产:柴达木双峰骆驼又多一点全新认识,如果您对柴达木双峰骆驼的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加“中华特产网”微信进行交流,想了解更多青海海南州特色产品可点击进入青海海南州特产大全继续浏览。
最后更新时间:
编辑:中华特产网编审小组